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>>宁大人物>>正文
宁大人物

张訸:二十春秋育桃李 水墨风骨润华年

发布人:  发布时间:2015年12月04日    浏览次数:[ ]次

【人物名片】张訸,男,生于1973年,副教授、博士。1996年宁夏大学历史系毕业并留校任教,现任宁夏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。长期追随霍维洮教授研治中国通史、中国回族史。2002年获硕士学位,2013年获博士学位。现任教于宁夏大学人文学院,主讲《中国古代史》《中国文化史》《中国史通论》,发表论文十余篇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回族家谱文献考述》,专著《回族家谱考论》即将出版。

张訸老师一头银灰色的头发,清矍的面容。话语间或笑声朗朗,活力飞扬,或内敛平和,娓娓而谈,让人如沐春风。他在九十年代遇到了恩师霍维洮,也是霍老当时唯一的研究生。谈天论茶,研究学术,他们既是师生,也是挚友。从硕士一路走到博士,霍老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指引着他,在生活中时时提点着他,让他对学术、对人生有了更高的追求。承泽师恩,他说,最好的回报莫过于“有一天,我也成了你”。

张訸1996年留校任教,二十年教坛耕耘,二十年桃李芬芳。一切过往像浓醇的笔墨,晕染出清香悠远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······

他说,人要有丰满的人格

他热爱宁大,热爱课堂,热爱每一个学生。在课堂上能与学生教学相长,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融会贯通,是他毕生的追求。历史学科,横跨古今,知识体系复杂庞大。为了讲好课,他一直坚持手写讲义。写一堂讲一堂,每写一次就更新丰富一次知识内容。他说讲义,是讲课的微言大义,是一堂课所要呈现的最基础素材,是刺激记忆的素材。手写的讲义一方面能督促学生做好笔记,另一方面则是老师留给学生的独特的礼物。学生通过这些,来感受这位老师的亲切与厚重。

在课堂上,他从不照本宣科,而是全情投入,纵横捭阖,引经据典。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把历史呈现在你面前,让你听得津津有味,回味无穷。许多同学在百度贴吧中说:“很喜欢张老师上课,幽默风趣,博学多才”“老师讲的课真的对人很有吸引力啊,有趣而且长知识,有机会一定要听啊”“这老师真的很敬业,是教过我的老师中最认真的一个。”……在一届学生中,曾经有六、七位男生追随他走进每一个课堂,擦黑板,旁听,从那时开始,他更加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,并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第一堂课、每一个学生,因为他深深懂得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的意义和内涵。

此外,他还不断钻研改进教学方法。从开始事无巨细的讲解,到游刃有余的删繁就简,再到熟练把握课堂重难点,他说,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达到了质变的过程,就像酿酒,年份的积累加上本身的基础,才能酿出香醇的韵味。

百听不厌而又生动有趣的背后是经年累月的积淀,是源于三千多本藏书的文化底蕴。我惊讶于他藏书的数量,更钦佩他通读史书的毅力。他说读书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,需要面对并战胜孤独和枯燥乏味。一旦你全身心投入其中时,你就会享受这种孤独,并会沉浸其中,思索、顿悟。这是读书的快乐,更是通古知今、教书育人的基础。

他说,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一大乐事。所以他清楚地记得许多学生的名字。96年他新任班主任时英语好过历史的何志强,课堂上向他质询“坑杀”的孟繁伊南,总在周天早上二学位课程时赶来上课的医科大学生……他说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,是亲人也是朋友。他常说,自己只是一介草根,不会做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,也不会有辉煌的业绩,但只要拥有丰满的人格,用正能量影响学生,他的内心就是充实而愉悦的,就是成功的。

他说,学术研究需用心

谈起学术研究,张訸老师沉思了一会儿。他说,他发的第一篇论文是《明“梃击案”述论》(固原师专学报),着实高兴了好几天呢!霍老告诉他,不要急着出成果,要通过读书写文章,而不是通过查资料写文章。这一点他一直铭刻在心。随后的几年,他潜心读史,用心研治,发表了关于秦汉史、民族关系、历史地理、民间文化、地方文化等方面的文章。但他觉得自己写的方向还是太杂太散,应该就一个问题深入研究,要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汲取文化营养,而不是凭着兴趣随性而为。当谈及发在《文史知识》上的《孟母三迁与东汉礼俗》一文时,张訸略显激动。他说,这篇小文可谓精致,字斟句酌,颇显情趣,目前是他最为满意的作品,话语间我们能体会他的快乐。现在,他主持着一项国家课题《回族家谱文献考述》, 是其博士论文的延伸。同时,还参加着霍老主持的一项宁夏民委项目《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回族历史进程》,这些都是他多年用心积累的实践成果。

他说,家是温馨的港湾

温馨的家是他20多年从教生涯的的巨大支柱。夫人是宁大的英语老师,儿子正在上初一,还有一位会在他咳嗽时做蜂蜜炒白萝卜给他吃的老母亲。他习惯每周给母亲打一个电话,在日历上记录下打电话的日子,和母亲聊聊家长里短。母亲可能讲了很多遍的故事,他依旧会仔细倾听、谈论。他说,内容不重要,重要的是让母亲知道她很重要。在他眼里,家庭最重要的不仅需要责任,更需要宽容。一个家庭里的几个人,在一起要共同生活很久很久,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情,需要宽容。宽容是爱的润滑剂,是知冷知暖的温存与体贴,调和着这个家庭里的所有事情。

他觉得他在儿子那里最自豪的是数量庞大的藏书,当儿子需要的时候都能从书架上找到书。说起这件事,他脸上那份欣慰的微笑,像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孩子,调皮而可爱。

从讲课、备课、工作,到家庭、学生,再到国家政策、历史人物,他的语言从《论语》到王莽,从七国之乱到长平之战,从《师说》的“师不必贤于弟子,弟子不必不如师”的困惑到《围城》里方鸿渐和李梅亭上课风格的对比,两个小时的采访,犹如读了十多年书。即使如此我想我也只了解了他的冰山一角,他是一幅水墨风骨,沉静内敛,是融合了所有色彩才出现的墨色,他从不井喷式发言,他只告诉你有必要说的,事无巨细却又从不啰嗦,言辞幽默热情,声音却永远沉静如水。

非博学不可,非宽厚不可,非沉静不可,非内敛不可,水墨人生,铮铮风骨。20年的坚守,20年的期望,20年的积累,只想在一生中教书育人,做个有“丰满的人格”的人。也许正因如此,他的教学生涯才这样悠长,可敬。

(责任编辑:金桂琴)

上一条:用爱和青春耕耘民族教育事业 ——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辅导员王兵

下一条:张冬:宁夏大学众创空间的开拓者 校报记者 张新民 芦雅新 樊海霞

【打印】    【收藏】      【关闭】

地址: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489号  邮编:750021 宁ICP备010046 
总访问量:
今日访问量:
本月访问量:
总点击数: